2019-07-03 10:17:36
6月1日,曲阜尼山,一支特殊的隊伍引人注目。二十多位孩子列隊行進,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,彼此比劃著手勢。沒錯,這些學生都是聾啞人,來自菏澤特教中心。
這是一群盲童,一群社會視線以外的孩子。
印象中,他們應該沉默而拘束,但他們在研學中的表現,卻活潑而開朗。深入了解他們的日常之后,小編只想說一句:學生不容易,老師很偉大!
菏澤康輝知行研學有幸跟隨致公黨走近這個特殊的群體,為他們提供研學旅行服務,開啟自然與文化的探索發現之旅。
△尼山圣境研學
菏澤康輝知行研學研發員楊老師負責此次課程設計。她坦言,此前多次溝通,但最終這套課程與普通學校一樣,并沒有特殊設計。只是特地選擇多觸摸感知作為活動手段,研學過程中尤其注重人身安全。
因為聾啞兒童首先是孩童,天真活潑是他們的天性,關鍵是用合適的方法,重新喚醒。
眼下,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,為了使同學們不要以為世界只有家和盲校那么大。帶領大家走出校門研學,也是“看世界”的重要內容。
△牽著你的手
這次研學的主題定為“與傳統文化并行”。孩子們來到曲阜尼山后,研學導師帶領學生認真的進行研學活動,深入淺出的講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、儒家思想、孔子事跡及影響等。
結合此次主題,知行研學楊老師特別設計了一個課程:觸碰感知。
聾啞孩子的世界,安靜得讓我們心疼。也許,他們無法用耳朵和嘴巴去發現、感知和記錄這個世界的美。但他們清澈的眼神中,流露出對關懷的渴望;純凈的心靈里,填滿著對外界的敏感。
△研學老師在給同學們穿漢服
在觸碰感知中,致公黨員和老師們牽起同學們的手,充當他們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。
△我是你的眼
在講解員為大家講解三孔歷史文化時,她引導同學們用手去觸摸露天的“重修孔子廟碑”。碑文極力推崇孔子思想,讓大家感受書體端莊、結構嚴謹的精湛的書法。石碑立于成化四年(公元1468年),習稱“成化碑”。
△觸碰感知
孩子們一邊觸摸一邊手勢打得飛快。原來,他們在好奇,石碑上的裂紋是怎么形成的?石碑上雕刻的是什么字體。這是我們才明白:有時候我們覺得聾啞人的思維很奇怪,這也是因為他們感知世界的途徑跟我們不一樣造成的而已。
△雖然看不到,心卻能感受到
△用心感受石碑
吃完中餐后,我們前往尼山圣境,在這里,研學老師和特教老師帶領同學們繼續觸摸感知儒家文化,在禮廳、義廳、仁廳、智廳、信廳等儀式化文化空間,體會與中華文明同具磅礴之勢的尼山圣境。
△渴求知識
△渴求知識
看到孩子們如此投入,組織活動的老師們很欣慰:“之前的辛勞,都沒有白費?!彪m然一路顛簸,但笑容和汗水同在面龐蕩漾。
雖然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,但這些孩子活潑、自信、樂觀。因為聽不到這個世界的喧囂,他們的心靈更加純凈和澄澈。他們用陽光般燦爛的笑容告訴我們,無聲的世界里,也會有花開。
相聚總覺時間短暫。研學旅行結束,聾啞孩子們站在學校門口揮手惜別。我們的眼里也寫著不舍。聾啞孩子是折翅天使,殘疾孩子更需要社會關愛,這次活動,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素質和潛力。讓我們期待下一次他們的研學旅行。